周三的时候,有一个专对四中教师开设的讲座,讲课的教授是中国传媒大学的鲁景超先生,非常有气质且有才华的先生。她寓教于乐的讲了许多小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鲁先生的丈夫在文革过后、全国人们迷茫不知去向的时候写过一首在当时鼓舞了北京千万青年的诗,这首诗在改革开放后由中国播音界的泰斗方明老师朗诵,制成磁带,传到全国千千万万在时代的洪波巨浪中陷入绝望的青年耳中。去年鲁先生的丈夫因病去世后,方明老先生怀人之时,重听了那盘磁带,然后就拖着病躯找到鲁先生,要求一定要重读那首诗,此时73岁高龄的方明老师也是带着癌症的身子,鲁先生拗不过方明老师的再三请求,把老先生从医院接了出来,在中国广播电台安排了录音,并对录音活动进行录像。

       老先生的声音浑厚有力,抛开那些无谓的对声音技法的赞美,老先生在开口出声的那一瞬间就抓住了所有人,镜头外的我们,和镜头里的所有进行录制的工作人员。录音结束,所有人起立鼓掌,镜头的远处,录音棚外不知不觉围着好几层的人,许多人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那是对最极致的声音的赞美,对最贴切的诵读的赞美。镜头的近处,老先生满头大汗,他听不见外面轰鸣的掌声,缓缓的摘下眼镜,从宽松的的确良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汗,如释重负的叹了口气,喃喃的说道:这才对 ,这样才对······。直到一个刚来没多久的录音人员冲进录音棚里,看见老先生佝偻着腰喃喃自语的样子,不敢置信:“老师,您的声音至少比您年轻了二十岁啊!”录像结束。

        即使人老了,对艺术的追求也不曾停步,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是一种在和平年代下成长的这几代人身上很稀罕的、精益求精的态度。我当时是这样想的。

        周四道元班的主题演讲课,演讲的题目是my favorite thing。道元班在四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并非凭借考试成绩进入四中,而是凭借着异乎常人的特长被四中破格录取的。这些特长并非大众所想象的音乐、美术、体育等等,而是更新颖的。比如,班里有一个初一就用C语言写编程,参与了好几个大型网站制作的技术小宅男(他喜欢魔禁系列w);再比如虽然年仅16岁,却已经通晓6国语言的语言天才少女。

      这天的主题演讲,第二个学生向大家介绍的是橡皮,他从天然橡胶的发现,到橡胶如何运用到橡皮的制作,按照橡皮擦的时间发展,依序介绍各大文具产商生产的各款橡皮的优缺点,向我们讲述了橡皮是怎么样从最初的使用天然橡胶、粗糙、屑多变成了使用人工橡胶、精美、不留屑。期间因为内容勾不起我的兴趣点,所以有点走神,“说破天不就是个橡皮吗”我犹豫着要怎么给这个学生评分的时候,PPT显示到了最后一页,然后他转身看向我们说:我很多同学都说,‘不就是快橡皮吗?能用就好了,研究他做什么’。我也觉得,的确,橡皮只是我们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个小工具,其实没有他,世界上所有人照样可以快乐的活着,不会有大烦恼。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工具,从它的产生到现在,制作它的人们也在不断的试图将它变得更完美、更好用。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这体现了一个人的做事态度,这是一种追求精致的态度,一种求上的态度。”下课后,我听老师说道,这个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参加了机器人大赛,击败了那一届比赛中所有的初高中生、甚至大学生,获得了大赛的第一名。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也许是因为他对机器人身上的每一个微乎其微的小零件都抱着一种追求精致的态度吧。

       并不是没有啊,即使是现在这样信息爆炸、各种游戏、各种娱乐方式充斥着人们生活,只要会宣传,酒臭也能卖得出去的时代里,也还是有年轻的生命继承了老一辈追求精致的做事态度。就像这个琢磨这橡皮擦的学生,就像在他之后演讲的“公交迷”,就像我所带的竞赛班的每一个同学。

       在四中越呆的久,就越是喜欢这个学校,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舒服。学生在三米外看见你,就会鞠躬点头道声老师好;遇到的每个老师都博学多才、经验老道,个个是教师界的大拿,但是又为人谦逊,完全没有一点架子,并且也会称呼我为老师,而不是拿我当苦力,对于我的问题和要求总是尽心的帮我解决;学生的校园活动多到我根本参与不过来,我去了很多北京的学校调研过,估计只有十一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与四中一样落实了,不带夸张的说,其丰富程度连许多大学都比不上,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四中的学生们绝对不是刷分机器,社团也不是空挂名字,而是认真的参与到社团的活动中,享受兴趣所来的快乐。我看了文学社、读书社、通讯社每季度出的刊物,也听了合唱团美妙的歌声,听了演讲社精彩的演说,看了歌剧社、话剧社的表演······我真的很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优秀。

       此外,四中对学生的教育不止步于知识,而是全人生的指导。高二开学的第二个星期,办公室里的年级组长陈老师就忙的不可开交,他要根据学生今后的专业意愿给每个学生寻找合适的指导老师,这些老师可能是已经毕业了的就读于清北的师哥师姐、或者高校里愿意提供指导的教授、也有校内的老师做导师,甚至刘长铭校长,皆是学生选择的对象。辅导的内容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做研究论文,更多的是对学生人生方向的指导,如果你决定大学进物理学院,那么导师会告诉你这条路现在的情况如何、你现在应该做些什么等等。当然,用陈老师的话“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活的很明白了,也可以不申请导师“。课间的时候,我随意溜达到了班里,听到班里几个同学的他们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对自己现在面临哪些问题的清晰总结,让我深感自己虚长了他们几岁,我活的还没有他们明白。  

       以教师为参照物,我每天都为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感到无地自容;近来与学生接触深一些后,又更感自身为人处世、生活态度方面有诸多问题。如果我16岁的时候像竞赛班的孩子一样,已经被清北保送了,那我还会坐着教室里努力学习吗?不会。不过这终究只是个假设,我既没有优秀者的天赋异禀,努力的程度之低也不够资格去假设。      

       我从苦恼怎么才能留在这所舒服的学校,到苦恼自己绝对没有能力教这些优秀的孩子,再到听完道元班的孩子的演讲,这一个星期心情就像过山车。虽然很想很想留下,不过不能实现的话,能把在四中所学习到的一切完美的传达给我未来的学生,也是不枉这难得的机会,不枉这一年的学习,不枉老师们对我尽心指导,不枉这些可爱的孩子称我为老师吧。

       非常感谢!

       自勉!

        (希望十班现在还在打竞赛的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o^)/~ 

评论
© 优质好渣渣 | Powered by LOFTER